广东是怎么打通扶贫产业链的?

在广东地区,大多属于高寒山区地带,山多、坡度大、耕地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率高,所以可发展的产业不是很多,那广东是怎么打通扶贫产业链的

广东是怎么打通扶贫产业链的

广东是以食用菌产业为突破口,构建粤北地区食用菌扶贫全产业链,通过现代农食技术驱动现代化农食产业、循环农业的形成,在增加有限土地资源的边际效益的同时,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出台食用菌扶贫政策,提供适当扶贫资金。搞好扶贫区域的交通、通讯、水电基础建设。在当地先扶持经济和技术力量较雄厚的龙头企业,通过统一制包、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产品的方法,让贫困户分散养菌。在产业扶贫中,提供全面免费技能培训,给予农户菌种、菌棒运输、生产设施设备补贴,沟通农户与菌棒生产的企业、合作社或专业户的原料与菌棒互换机制、产品回收机制抑。

2、引入技术,提高品质。应降低低价菌类的种植规模和供给数量,积极引进和培育高价珍稀菇类。此外,政府应通过购买服务,导入培育核心种质资源和提升良种繁育技术,为扶贫农户建构良好的食用菌生产环境。一是通过物理优化技术,提高优质菌培育比例;二是导入专业培植移植技术,最大程度提高食用菌营养含量,缩短种植周期;三是应用高能效低能耗的物理保鲜技术,激活食用菌活性,实现食用菌保质保鲜,延长保质期。其生产环境可通过温度、湿度和净化等措施实现恒温、冷链物流及保鲜保质。同时,建立有效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开发国外市场,建设区域食用菌产品溯源与信用体系,保障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

3、构建良性食用菌生产经营格局。以村为单元,依托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生产模式,建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化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模式,注重食用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食用菌产业园,集食用菌标准化种植、菌包和菌棒生产、干品加工及观光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按照“政府筹资建设、农户租用孵化、企业保底收购”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各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了三方共赢。由此,构建“国有控股、扶贫参与;土地流转、农民打工;职业经营、市场运作”的食用菌生产经营格局。

食用菌

4、采用适宜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粤北地区普遍存在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务农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体弱劳动者,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不高,劳动能力不强,经营能力较差,没有资金投入等问题。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加强科研院校与生产企业的融合发展,开展科技人才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菇农。较简易的方式就是由菌种产制作好菌包,再由企业、合作社或专业户对菇农进行手把手教生产管理及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指导,逐步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同时,要鼓励和引导自主自立的人们努力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

5、营造良好的销售渠道。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引导消费,在扩大宣传上多做一些工作。企业、合作社或专业户应将鲜品干品销售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先,当鲜菇价格高时销售鲜菇,如果遇到鲜菇集中出菇,市场价格较低时候可以制作成干品进行留存,遇到干品价格高的时候再出售。当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结合电商进行销售。同时,可以学习台湾等地的先进经验,按品质分类销售,品质高的进行鲜销售,品质中等的制作罐头、品质一般的制作成脆片、品质较差的经过处理后制作成粉状或者汤状销售,做到减少产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