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故事:跟着岳父种枣的大学生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今天的创业故事发生在河北石家庄市行唐县,它有着“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的美称。以前的人们因看不到种红枣的利润纷纷外出打工,一位大学生却看中了这里红枣的商机。

   “整个这一片都是我们的基地,现在一共有12000亩红枣基地,还有个甲壳素红枣基地。”

    说话的人叫卢彦鸽,今年26岁,大学毕业三年了。现在,卢彦鸽其他的同学还在城市里给人打工,而他已经是个大老板了。

    卢彦鸽:“这是清洗设备,这是个车间……”

    作为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卢彦鸽比同龄人看着更成熟、稳重。卢彦鸽种的是甲壳素红枣,因为富含微量元素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卢彦鸽:“我们这个简单来说,在管理过程中跟普通红枣有区别,就是用的甲壳素有机肥代替了普通红枣的化肥农药,代替了这些。”

    甲壳素有降脂肪、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在卢彦鸽的合作社,有11亩蚯蚓养殖基地,这些蚯蚓产生的粪便里就含有甲壳素,是很好的有机肥。实际上,早在大学实习期间,卢彦鸽就发现了这个商机。

    卢彦鸽:“大学实习的时候,利用实习机会,到石家庄农村考察,从地质方向考察,从地质农业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到甲壳素红枣,发现甲壳素红枣品质高,就是因为土壤不一样,片麻岩中,有丰富的矿物质,铁啊,钙啊,红枣需要这些元素。”

    尽管看到了商机,卢彦鸽并没有返乡种红枣的想法。因为学的是地质专业,工作特别好找,卢彦鸽大学毕业后受到多家大企业的欢迎。

    卢彦鸽:“在12年,人才比较缺,在没毕业的时候,单位会抢着签合同。像中国黄金、唐山的地质五队,承德的地质四队。待遇在我们河北这边当时年薪达到6万左右,这是实习期,一年后还可以涨。”

    看到其他同学都签了好单位,卢彦鸽心痒痒了。不过一次去岳父家,让卢彦鸽打消了找工作或者继续考研的想法。卢彦鸽的岳父康丁卯当时在行唐县种植红枣,康丁卯看到卢彦鸽后,就想着把卢彦鸽留在身边。可卢彦鸽当时仍在犹豫,康丁卯就说给卢彦鸽三个月的考虑时间。

    卢彦鸽:“毕业以后,他征求下我的意见,说考研究生还是工作。我就说,这样,我有个想法,我有意让你过来帮我把行唐的枣做起来,我给你多长时间考虑,但是我不强求。”

    本来在实习期间就看到了商机,再经过岳父这么一劝,卢彦鸽很快下定了决心,决定跟着岳父康丁卯种植甲壳素红枣。当时,行唐县虽然种植红枣出名,但是没有人拿甲壳素做文章,销路不行。卢彦鸽毕业后,首先做的就是把收货的红枣分等级,然后做精心的包装。卢彦鸽的一系列做法,让岳父康丁卯很是佩服。

    康丁卯:“这都是年轻人的想法,原来我们没有这么多包装,也没有分类。现在分的是泡茶的、煲汤的、零食的系列产品,都出来了,年轻人的思维非常好。”

    做好了包装,最重要的就是找市场。2012年夏天,刚刚毕业半年的卢彦鸽一个人带着产品去了天津,希望他的甲壳素红枣进入天津市场,到大超市销售。而当时,超市更青睐新疆红枣,卢彦鸽碰了壁。

    卢彦鸽:“到天津的超市,觉得合作社不是企业,是农民组织,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保证的。而且这几年新疆红枣发展也比较好,行唐这边的红枣外观上不如新疆大,这是很明显劣势。对超市来说,哪个赚钱,他们就做哪些。一开始,好几次,都是说不认可这个产品。”

    既然认准了这个市场,就不能放弃。卢彦鸽前前后后,只身十多次跑到天津,给各大超市推销自己的红枣。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彦鸽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卢彦鸽:“通过半年的时间,去天津找采购部的负责人来洽谈。13年初进的天津超市。”

    在天津取得了成功,卢彦鸽又先后打开了上海、广州等地的市场。之后,卢彦鸽的合作社建起了2万亩甲壳素红枣生产基地和20亩甲壳素红枣加工厂区。为了确保社员有稳定的收益,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生产的甲壳素红枣,价格比普通红枣的市场收购价高40%,让枣农亩均增收2000多元。卢彦鸽的岳父康丁卯说,除了增收,社员们更多的受益是开拓眼界,增添了信心。

    康丁卯:“当时,社员说,咱们的产品都到大城市啦,在好地方呆着了。他们的眼界也开阔了,也有信心,他们的产品能到大城市,他们很兴奋。”

    卢彦鸽说,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那还是读小学时,家乡遭遇了一场大雨,让他家里的小麦绝产,全家生活一下就陷入了困境。时隔十多年后,2014年的一场大雨,也让合作社的红枣减产了,因为有市场,价格也提高了,减产并没有影响到社员们的收入。同样遭受了天灾,然而结局却不一样。通过走科学管理、集约化经营、农超对接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这给了卢彦鸽巨大的鼓舞。如今,卢彦鸽的理想就是带着乡亲们,守护行唐县“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的荣誉。

    卢彦鸽:“过去的时候,因为种红枣品质低、产量低、收入低,好多年轻的孩子都出去打工,剩下上岁数的老人来耕作红枣。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家里的孩子们,回到家乡,在我们合作社的带领下,用这种技术来把行唐的红枣产业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