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树县家庭农场走出致富路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如今,在农村也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很多农民依靠自己的技术特长创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过上了小康生活。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村的刘文忠就是其中一位。

别看老刘已经51岁了,但很有干劲儿和激情,他的梨树县可心家庭农场干得有声有色。刘文忠的家庭农场以种植为主,现在有20多公顷的土地。“地里还有点活儿,这才干完回来。”晚上8点多,刘文忠才走进家门,梳洗一番后,坐到餐桌前开始吃饭。“这地里的活儿不能拖,要抓紧,要不它可不等你。”刘文忠颇有感慨地说。

刘文忠家里原有10公顷土地,决定做这行后,开始承包其他农民的土地,现在土地数量达到了20多公顷。为了更高效地工作,刘文忠购买了旋耕机和其他类别的小机械。主要就是家里的几口人一起忙活这个家庭农场。农场以种植玉米为主,其余会少种植些黄豆。一到秋收季节,刘文忠收割玉米后会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出卖。刘文忠的玉米全都卖给粮库,他自己雇车将玉米拉到郭家店镇粮库出卖,每年的年收入接近10万元。“去年年头不好,加上玉米价格有些偏低,玉米卖的钱没有往年多。”刘文忠说。

虽然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龄,但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文忠却没有退缩,他决心将自己的家庭农场做得更大。“现在是20多公顷,准备发展到百公顷,等手里有资金的时候,再采购一台收割机,让家庭农场更具规模。”刘文忠说。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