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破解农民贷款难

地处宁夏中部核心干旱区的同心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一直以来,农民贷款难,资金需求很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农民手里又没有抵押物,找熟人能贷到几百块已经很不容易,然而每年沉淀下来的不良贷款,又让当地银行面对农民望而惧贷。直到2006年,同心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了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村里的面貌不一样了。一种“征信情结”在这里悄然生根,在转变了人心的同时,也撬动着千万家庭的沧桑巨变。

银行惧贷不良贷款年年沉淀

九月中旬,正值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前夕,记者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新华村。迎面遇到刚从果园劳作归来的村主任马自红。回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58岁的老人感慨万千:“没有贷款的时候,地都种不上。去信用社贷100块钱都要找人托关系。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收入,除了政府救济,只能偷着抓发菜,挖甘草勉强维持。现在大不一样了。”

农户有资金需求贷不到款,而银行有资金却贷不出去。同心县农村信用联社风险控制部经理马玉江告诉记者,2006年以前,信用社发放到农民手里的贷款,每年都有10%~20%左右收不回来,好像已经成了一个规律。“信用社的客户经理都害怕贷款给农民。因为一旦出现不良贷款,信用社的经理就得自己掏钱赔偿。”

面对这样的矛盾,时任信用联社客户经理的马玉江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农民拖欠贷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没钱还,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同心县上河湾村养殖大户田金林向记者坦言:“前些年的贷款混乱不清。我们的农户在银行贷了款,不管是搞养殖的,还是做种植的,不还也就不还了。农民一直有一个意识,看到别人贷款有拖欠,自己也不想还。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还款的意识也就淡漠了。”

一方面,农户的信用意识不强,每年形成的不良贷款让信用社不敢放贷。另一方面,农民手中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这也是令信用社负责人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在我们调研的时候,农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手里唯一的资产就是土地,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那时候我们就想到,农民把土地看得这样重,我们为什么不在土地上做点文章呢?”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