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成为我国最早推出的期货品种,到目前为止,农产品期货仍是我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酝酿阶段、萌芽阶段、清理整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
1.酝酿阶段(1988-1990年)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脱离保护价,进入市场化的运行轨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妨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解决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萌芽阶段(1990-1993年)
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的第一份小麦远期合同等标志着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开始。1993年4月,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到1993年年底,全国共建立了40余家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家。这一阶段尽管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不断产生的问题表明这一时期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3.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8年)
这段时间里,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决速增长,1995年中国期货交易总量达63612万手,总成交金额10万亿元,其中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占到一半左右。但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和操作不规范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家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和整顿,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数量和期货交易品种,使期货交易量持续下降,农产品期货交易量也不断萎缩。
4.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199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相继实施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仅为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3月起,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相关条例和办法,为我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